Podcast RSS 每日播报

一个基于 AI 的 RSS 中文播客项目,每天自动抓取你感兴趣的 RSS 更新内容,通过 AI 生成中文总结并转换为播客内容。

制造业“零工化”现象:中国制造业用工模式的新趋势

本期《科技爱好者周刊》关注中国制造业出现“零工化”趋势,指出工厂越来越多地使用派遣工和日结工,长期工比例下降。这种用工模式的转变由多种因素驱动,并可能对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就业结构带来深远影响。

制造业“零工化”日益普遍

文章援引北大张丹丹老师的研究表明,制造业“零工化”现象在中国已相当普遍。在昆山等制造业重镇,每天有数万零工被输送到各大工厂。部分大型工厂的零工比例甚至高达 80%。据估算,中国制造业的派遣工已达 4000 万人,占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且比例仍在上升。

“零工化”背后的驱动因素

文章分析了以下六个主要原因,解释制造业“零工化”现象的出现:

  1. 自动化升级: 自动化技术普及虽替代了部分中等技能岗位,但也增加了低技能且机器难以替代的岗位需求,企业倾向于使用零工来填补这些岗位。
  2. 招聘平台便利: 线上招聘平台的兴起,使得企业可以更便捷快速地招募零工,满足临时性用工需求。
  3. 消费市场季节性波动: 消费市场的淡旺季变化导致企业用工需求波动,使用零工可以更灵活地应对不同时期的用工需求。
  4. 城乡户籍制度影响: 户籍制度使得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更倾向于选择“多拿钱少社保”的零工模式。
  5. 企业降低用工成本: 使用零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并规避解雇长期员工的风险。
  6. 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面对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灵活用工,避免长期雇佣带来的风险。

“零工化”趋势的潜在影响

文章作者阮一峰认为,“零工化”可能 не только 局限于制造业,未来软件业等行业也可能面临长期岗位减少、短期职位增多的趋势。 这对劳动者而言并非完全是积极的信号,零工权益保障不足,技能提升机会受限等问题亟待关注。

文章呼吁政府重视制造业“零工化”带来的挑战,加强对零工的社保覆盖和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应对技术发展对就业结构带来的深刻变革。

Podcast RSS 每日播报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