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 浏览器以其独特的“洋葱路由”技术,被广泛视为匿名上网的工具。然而,其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发明并长期获得美国政府资助的背景,引发了对其绝对安全性的深入探讨。文章提示用户,在使用此类工具时需对潜在风险保持谨慎。
Tor 浏览器:匿名上网的原理
Tor 浏览器通过“洋葱路由”技术实现用户数据的匿名传输。其核心机制是数据在发送前经过至少三个随机选择的中继节点进行加密和转发。每个节点只知道上一个和下一个节点的地址,而无法获取完整的传输路径或用户真实身份。理论上,这种多层加密和跳转的设计使得追踪用户变得极其困难,从而提供了高度的匿名性。
Tor 的起源与资金来源
令人惊讶的是,Tor 并非由民间组织或匿名黑客开发,而是由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于1997年发明。最初,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情报人员的秘密通信不被追踪。尽管 Tor 项目在2004年转为开源,并由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接手运营,但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对其提供巨额资助。例如,在2012年,其80%的预算来自美国政府,即使到2023-2024年,政府资助仍占其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对 Tor 安全性的重新审视
尽管 Tor 的代码是开源的,其特殊的起源和持续的政府资助,引发了对其绝对匿名性和安全性的讨论。一些观点认为,即使代码本身没有后门,但其背后的资金来源和历史背景,使得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对潜在的风险保持警惕。例如,曾有利用 Tor 进行的网络活动被查处,这也被一些人视为 Tor 浏览器并非绝对安全的例证,提示用户在使用任何匿名工具时,都应充分了解其局限性。